从市教育局获悉,日前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规定,从今年起,中小学生每学年都要安排1~2次校外研学旅行。此外,各中小学要将学生研学旅行纳入教学计划,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及综合素质评价。
研学导师的引导
2017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指出,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设置一名研学导师。区别于传统学校的教师与一些培训辅导机构的教师,研学导师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学导师负责制定研学旅行教育工作计划,在带队老师、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提供研学旅行教育服务。
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通过集体出行的方式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进而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能力、修炼态度,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加深对自我及社会的认识,这个过程中的体验和实践,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发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研学导师必须做出正确和恰当的引导,因此,对研学导师的师德水平也更为严苛。
研学导师的角色
那么,研学导师这一新型教师角色的师德体现在哪里?
一:对待学生,要有正确的定位。
研学导师是帮助学生成长的角色,而不是监督或管理的角色,因此用引导和启发的方式比对学生施加压力的方式更可取,也不需要用成绩来给学生贴标签分等级,只需注重学生自身的成长进步。
二:对待教学工作,没有功利心。
当素质教育日渐受到重视,将与升学挂钩时,研学导师应始终专注教学,不因名利的因素影响工作的初心,始终将"让全中国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世界最优质的教育"作为目标。
三:先完善自身,再言传身教。
研学旅行过程中,学生们将时刻接触到研学导师生活中的状态,容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学导师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成为学生的榜样,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
四:优秀的教学技能。
研学旅行的课程内容与传统课程相比更加丰富,教学方式也与传统课程的讲授型教学方式不同,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师起到引导和指导作用,实际上,这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要求提高了。研学导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最重要的体现就是敬业精神,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探究更适合学生的引导方式。
五:深厚的教育情怀。
研学旅行是一种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让学生在更丰富的生活中全面发展、快乐成长,这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需要每一位研学导师做到,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
所以说:研学导师自身不仅要有正确的三观认知,更要精准掌握每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技巧。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就是作为研学导师一定要真正拥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你才愿意去感知孩子的内心,愿意去发现孩子的心理困惑,才能无愧每一次与孩子们研学的经历,无愧于孩子们阳光灿烂地喊您一声:老师!
青葱学院汇集国内行业顶尖讲师团队,知名实践讲师团队,为 B端活动企业/机构提供会员服务,讲师咨询、资质培训、行业交流、教材编辑/出版,线上教育培训、线下实践辅导,被誉为“青少儿成长教育行业的黄埔军校”线下实践辅导已有5000多人,收到的好评赞誉无数,这也是我们更加坚定执着的动力,团队始终秉承“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教育理念。得到机关单位、社会团体的鼎力扶持。
青葱汇是教育部《成人教育协会》合作单位,线上教育指定单位,《研学实践教育师》磁卡含金量大。
咨询电话(微信同号):
飞鱼181508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