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谈起课外教育的话题时,总会不知不觉提到“研学旅行”一词的定义,对于国家来说,研学旅行的重点在于教育,它是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种形式,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途径;对于旅行社来说,研学旅行势必会迎来新的旅游行业增长,摒弃传统的旅游形式,开启新的突破点;对于旅行景点来说,研学旅行是新的行业发展方向,在传统旅游套餐基础上加点学习知识的环节就行了……
总结所有相关机构的重点来说,研学旅行其实就是“旅行+教育”的结合体,它的核心在于教育,旅行只能是有辅助作用,它是面向不同学生、不同专业特点来设计不同的考察项目,从独特的视角探讨研究性学习,感受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
2016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研学旅行发展的文件,在这股研学发展的热潮中,不少的校外机构开始设立研学旅行的项目,因为缺乏优质研学课程的规划,从而导致市场上研学旅行产品良莠不齐,造成一系列的研学乱象,既无法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推进。
一 研学与游学
在研学旅行正式被大众所熟知以前,我们听过最多的应该是游学了。
游学是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当中最传统的教育形式,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伴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不止再局限于经济的互通,在文化与文化的交流方面也有了不小的突破。游学是一种跨文化的体验式教育模式,它将学习与参观游览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开拓视野,培养国际观念。由于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英国已经形成非常完备的游学体系,也建立起了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与之相对将游学做得非常好的还有日本。
中国传统的游学精神来源于孔子,是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的一种最好诠释,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式游学”。随着近些年来的不断发展游学大多有名无实,大多都是打着游学的名义做一些景点旅游,和旅游团并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虽说研学旅行的基本概念和游学看似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在细节上还是有本质的不同。研学旅行将学习进行了特别的标注,研学多指研究性学习,而非游览式学习,更加强调旅行学习的过程,它强化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对于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此外国家下发的研学文件更是将研学旅行纳入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范畴,规定每年至少要进行一到两次研学旅行,也给研学加上了政策的保障,比起自发性的游学更加规范、正式。
研学的根本理念是让孩子更好地将课本与生活知识相连接,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科技创新的能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组织活动一般是学校和研学机构共同合作组织,带着问题出发,最后能带着答案回来。
二 研学市场竞争激烈
在2018年研学市场研究报告中提到,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更迭,研学消费的倾向将会加深,国内研学旅行市场不断释放,留学市场的火热也带动了研学周边市场的爆发。
该报告还提到了目前研学市场的复杂性,产业链参与者背景复杂,各具优势;上游资源稀缺,下游渠道把控价值核心;研学产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长期B2B2C品牌价值转换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盈利等。
尽管研学旅行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但目前也存在着难以忽视的严重问题,家长理念无法调整,研学只能在一二线城市得以推广,而且研学课程内容都没有明确化的实施标准;对于学校来说,更是被安全问题困住手脚,无法真正地做到研学旅行的真谛;现有的市场并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而是出现了乱而杂的局面。
三 中小学是主战场
一个人的性格习惯,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来塑造,国家鼓励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旅行,目的就是帮助尚在成长期的孩子树立远大梦想、开拓自我眼界,促进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其健康快速发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探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教育活动,是促进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中小学是研学教育的主战场。
青葱汇陈老师说:想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在完善安全保障机制的同时,更要重视研学活动课程设计和开发,保证活动质量。据有关数据显示,教育开支在家庭中的地位多年以来一直未被撼动,很多家庭超过1/5的消费支出都用于子女教育,可见研学旅行市场在未来极大可能会引领新的教育风潮。